《二刻拍案惊奇》读后感

本来应该从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写起的,只是那本书看过好久了,内容什么的,忘记了很多。刚好最近刚刚看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,那么就跟大家聊聊我看这本书的体会吧。

1. 作者简介

凌濛初(1580年6月18日~1644年),字玄房,号初成,亦名凌波,一字彼厈,别号即空观主人。因在家族中排行十九,所以时人又称之为“凌十九”。浙江湖州府乌程县(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)人。明代文学家、小说家和套版印书家。 凌濛初十八岁补廪膳生,后多次赴考均未中。崇祯中,以副贡授上海县丞,并署海防事。任内清理盐场积弊,颇有政声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,擢徐州通判。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被农民起义军围困于房村,率众抵抗,呕血而死。 [1] 其著作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和《二刻拍案惊奇》与同时期文学家冯梦龙所著的《喻世明言》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合称“三言二拍”,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代表。 [1]

以上内容选自百度百科凌濛初

2. 叙事结构

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共四十回,由一个个的小故事组成,每个小故事相互独立,所以从中间的哪一个地方开始看都可以。《三言二拍》都是这样的结构,这5本书和我们通常看到的《四大名著》是不同的。

回目由两句组成,对仗工整,提纲挈领的点出了本回的主要故事情节,在这一点上,古典小说的回目有同样的结构。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的每一回会以一首诗或者一首词开篇,然后接着讲一个小故事,这个小故事和本回的主体故事类似,只是主体故事会以更生动详细的笔墨进行描绘。两个故事的会引申出一样的处世哲学和人生道理,只是前面的故事更简练一些。

四十回都采用的是上述的叙事结构,这应该就是这本书的叙事手法。在写文章的时候,突然想到了《烈日灼心》的开头是一段评书的念白,语气和声调模仿单田芳老师。导演是不是从这个地方借鉴的就不知道了,但是感觉电影就是影像和声音化了的文学。

3. 故事体会

3.1 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

《老子》讲“福兮,祸之所倚;祸兮,福之所伏。”,意思是福祸可以互为因果,相互转化,成语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也是这个意思。《二刻》的第一回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:

进香客莽看金刚经 出狱僧巧完法会分

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,有一个寺庙,机缘巧合得到了白居易一本手抄的《金刚般若经》。在唐朝的时候,这经书还有一百本,但历经岁月,保存完整的就只有这一本了,所以成了镇寺之宝。

后来有一年闹饥荒,寺庙的粮食不够吃了,大家就商量着把这经书拿去抵押了,换了四十担粮食。荒年过了,檀越让寺庙来人把经书拿回去。和尚在回去的途中因为和大家一起看,被风把第一页刮走了。

接着来了一个贪官,把寺庙的主持扣下了,让他们把经书交出来。严刑之下,和尚只得把经书拿了出来。贪官看到经书不全,也不好拿去送礼,就只好把主持和经书都送回去了。说来也怪,主持要给一户人家做法事,在他邻居家休息的时候,看到了经书的第一页,经书又完整了。

3.2 比武招亲,并非杜撰

我们看很多电视剧中都有比武招亲的桥段,这个还真有可能不是作者杜撰的。前几天看到一个老乡发朋友圈,说爸妈催着找对象了,我说那你可以斗琴招亲呀,这是古来已有的。《二刻》中就有一回讲的就是这样的故事,回目叫

“小道人一着饶天下 女棋童两局注终身”。

这一回的小故事是说一个村子里有个丰收庆祝的地方有个亭子–《秾(nóng)芳亭》,据说第一个版本是颜真卿写的。只是风吹日晒,字迹渐渐模糊了。村民本来是想请镇上的一个秀才帮忙写,可惜那天秀才被朋友拉住喝酒,天色很晚了还没有来。这时村里一个叫谢天香的女孩子掏出了一条软纱丝巾来,折好了蘸墨汁写了前两个字。在准备写第三个字的时候,秀才来了,父老乡亲本来说让秀才把第三个字写了,秀才说:“这个就挺好的,让她把剩下的一个也写了吧。” 后来两个人聊起了书法,颇为投机,大家就撺掇起来,成就了一段姻缘。

小故事是关于书法的,这回主要讲了两个围棋手的故事,具体内容是什么,我就不剧透了,大家去看原文吧。

4. 总结

《二刻》中因为有一些儿童不宜的内容,所以非常不建议给小学生看。不过每一篇开头的诗词还是不错的,一部分还是名家的手笔。里面的故事虽然有点狗血,但是引申出的道理还是经得起考验的。

我在29岁的年纪读到这样的书,是我的幸福。人生至多百年,六十一个甲子,轮回的不仅有岁月,还有人性。其实体会最深的不是第三部分的这两个故事, 而是另一个故事,回目叫做

吕使者情媾宦家妻 吴大守义配儒门女

故事的具体内容就不在这里说了,只是让我明白,活着很好。因为徐帆老师说过"只有人没了,才知道什么叫没了"。
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
可以聊聊程序,
可以聊聊感悟,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

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