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租书到买书————数字版权时代的新问题

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,看过纸质书,也用过kindle。纸质书一般都是自己买,借朋友的,或者去图书馆借来看。kindle上的电子书有一部分是亚马逊书城免费的,一部分是txt转成mobi的格式,还有一部分是网上找的盗版的mobi格式书籍。通过各种正版或者盗版的方式,我阅读了很多的书籍。当我终于有能力可以买下一个书籍的电子版权的时候,发现电子版权只能租不能买了,让我郁闷了很久。

1、租书—–从书摊到图书馆

记得看电影的时候,经常可以看到在学校门口有租小人书的。一般是五角或者一元,就可以有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阅读时间。通过这样的方式,一方面实现了书籍的共享,毕竟以前的书籍是非常少的;另一方面可以让阅读者用比较低的成本阅读到比较多的书籍,还省去了保管书籍的成本。学校的图书馆也借用这样的模式,不过大家借阅需要交纳的费用由学校承担了,学校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,是一举两得的事情。

2、买书——从借书到买书

自从闹出来“豹子头救了林冲”的笑话以后,我就入了阅读文学书籍的坑。最开始是看《读者》、《意林》,后来就是各种文学作品啦,比如《海底两万里》、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。到高中以后,不买书却喜欢看书的我更是成了有课外书的同学需要躲避的对象。因为他们买来或者借来的书,往往刚刚看完就要被我借走了。高中毕业的时候在旧书摊买过一些书,工作以后就是在网上购买书籍了。最开始是单本购买,后来就是一个作家一套全集的购买了。买书的时候非常的开心,搬家的时候就比较痛苦了。所以现在的办法是能够看很多遍的书就买纸质书,只看一遍的就借来或者找电子版。

3、纸质书 vs 电子书

纸质书是我最早接触到的书籍的载体,小时候看黑白印刷的书籍,最开心的是隔50多页,就可以看到一个彩页。彩页的图画是非常精美的,所以在阅读一段时间后,总会有一个惊喜等着我,但是电子书的阅读就没有这样的惊喜了。纸质书籍有不同厚度和版面的大小,编辑的工作保证了内容的正确性和版面的美观性。但是对于电子书的阅读来说,这样的好处就没有了。Kindle等阅读器在阅读纯文字的书籍的时候,使用的体验还是非常好的。但是一旦出现表格、图片等内容,屏幕的局限性(主要是比较小,如果屏幕大了,携带性就不好了)就体现出来了。所以电子阅读器用来阅读信息型的内容是非常好的,用来阅读知识型的内容效果就差很多了。

4、数字版权时代的新问题

因为非常喜欢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,我买了这本书的纸质版。不过书籍阅读不能在运动的时候进行,比如走路、跑步、做饭等,我就想找书籍的有声版。在喜马拉雅找到了白云出岫老师的作品,觉得非常的好,听了大概有80回左右。但是App上每次打开的时候,都会推荐其他的书籍,对于意志力不够坚强的我就会忍不住的去浏览,感觉会浪费很多的时间。并且App在开屏的时候,会出现广告,体验不是很好。如果说是为了保护平台和创作者的版权和收益,我是理解和支持的,不过我只给白云老师赞赏了6元,是有点太少了。不知道喜马拉雅有没比较简洁的App,就是用来购买和收听,不存在广告和推荐的。如果有,希望大家告诉我,我就去购买。

时代在发展,对于版权大家也越来越重视。但是内容的数字化,让我有了一种感觉,我以后恐怕再也不能像拥有一本书那样拥有一首歌了。希望大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,想出更好的办法吧。
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
可以聊聊程序,
可以聊聊感悟,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

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