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式与内容—-公众号、博客、书籍的感悟

在头哥的公众号群里,大家聊起了微信最近推出的视频号的功能,头哥说视频号拍干货看的人比较少,拍发型和吐槽看的人多。正好我最近开始拍视频号了,公众号和博客我也有在写,说说我的体会和感悟,给大家做个参考。

1、王老师的形式和内容

其实第一次听到形式和内容,是在高中的课堂听班主任王老师说的。他说过:“很多事情要先有形式,后有内容”。当时的我觉得他这句话就是骗人的,是典型的形式主义。随着阅历的增长,慢慢的觉得王老师说的是有道理的。很多的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,很多时候时间达不到,谈内容没有意义。形式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,就像走路的时候左脚和右脚一样,形式只是更容易迈出的那一只脚罢了。

2、视频号、公众号、博客、书籍之我见

文字最早的时候是记录在青铜器上的,后来慢慢地记录在竹简上,有了织布的工艺以后,可以记录在绢或者帛上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以后,我们开始把文字记录在纸上。即便是在纸上记录文字,也经历了从手工抄写,到刻板印刷,再到活字印刷的过程。最新的技术应该是激光打印了,墨都是在硒鼓上的。

从上述的过程,可以看到文字的记录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进化,而内容的载体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在发展。

2.1 书籍

书籍分为电子书和纸质书。电子书的特点是携带方便,容易更新,但是在阅读的时候,因为不能方便的翻页,所以需要前后对照看的时候,效果差一些。纸质书的特点是前后翻页容易,拿在手里有阅读的感觉,可是携带就相对不是很方便了,特别是大部头的著作。纸质书的另一个特点是如果发现排版有错误,可能需要出勘误小册或者等到下一版的时候才能更正,会比较麻烦。

2.2 博客

博客是随着互联网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创作形式。它不像书籍那样需要完成一个体系以后再发表,拥有比较好的实时性。在文章出现错误的时候,可以比较及时的更正。博客一般会有评论功能,可以给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交流、讨论的地方。博客的阅读设备一般是电脑屏幕,所以可以比较方便的放一些图片、视频等多媒体资源,以及很多原理性的设计图。

2.3 公众号

公众号是随着微信成为国民应用而产生的新的创作平台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,我们访问网络的设备从PC变成了手机、平板。因为微信的普及率比较高,所以内容从作者到读者之间的距离变短了。但是受制于手机屏幕大小,公众号文章更适合一些资讯类、信息类和观点类的文章。对于原理性文章,因为需要较多的思考和内容展示,阅读效果没有前者好。

2.4 视频号

视频号是微信新推出的功能,主要是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内容。即使公众号已经将内容传递的距离变得比较短了,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,看视频比看文字的难度要低一些,所以视频号应运而生。视频号可以展示的内容更为丰富,比如它可以展示化学实验的颜色变化、可以展示物理实验的小球运动、可以展示人物的声音、动作和表情。但是在降低理解难度的同时,也在降低阅读时需要的注意力,所以可能对最后的效果,有时候反而不如文字和图片内容。

以上就是我对这几种形式的思考,欢迎大家留言交流。

3、写给自己

我觉得创作至少有两个方面的意义,对于创作者和阅读者。如果创作者需要依靠自己的创作来谋生,那么他可能就需要考虑阅读者的理解和感受,需要吸引到更多的阅读者。如果他不需要依靠创作,那么他可以在合法的前提下,完成自己的创作和表达。

对于阅读者来说,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学到东西,那么可能书籍和blog更适合你。如果你是想获得一些信息或者感悟,那么公众号和视频号也可以尝试。

我在写公众号的时候,也觉得阅读量比较少,粉丝也不多,所以有时候会想放弃。不过后来想想,其实文章更多的是写给自己的,如果能有人看就更好了,也算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吧。

搬家系列就告一段落了,接下来应该是读书笔记系列了吧。
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
可以聊聊程序,
可以聊聊感悟,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

im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