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豹子头到 Danny Boy ——我的文学青年养成记(一)
希望您在歌声中 读完我的这篇流水账。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2481451
文章缘起,上周的时候,跟几个好友吃饭,聊起了我读的文学类书籍,就有了下面的这篇文章。全文约1800字,。
大学毕业的时候,东哥管我叫文艺青年,后来朋友也说我活得挺文艺,可能是大家觉得我看文学方面的书籍比较多吧。那么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怎么入坑的,同时也欢迎大家跟我一起入坑。
1.孩童时期(幼儿园到小学毕业)
儿童时期的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宅童,不去上学的时候,基本都是宅在家里看书。记得最早的时候应该是看的大姐的历史书,那本书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,讲到了中华民国。最开始不认识字,主要看书里的插图,后来渐渐的认识字了,才开始慢慢的看懂书里的故事,也就知道了大禹治水和黄帝蚩尤大战的故事。记得印象比较深的另一本书是大姐的生物书,从书里我学到了三叶虫和鸭嘴兽,还知道了有个人叫做达尔文,知道他是生物学家都是后来的故事了。记得小时候还读过一本书,绿色封皮的,好像是叫《智慧锦囊》,里面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。将如何一步步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威逼利诱,如果有朋友对这个感兴趣,我可以详细的讲讲故事梗概和我的理解。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是高考满分作文里的《免费咸菜》,大意是通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没有免费的咸菜这个来做类比,分析了没有咸菜的原因。初一的时候,二姐还给我借了一本书虫,是牛津出版社的。中英文对照,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小小说,这大概是我读到的最早的科幻小说了。
2. 初二和初三
之所以强调初二,是因为在这一年,我正式开始入了文学的坑,以后就没有爬出来过。记得是有一次语文考试,考的内容是___野猪林救了林冲,我想了想,这个真不会,好像有个人叫“豹子头”,就写了这个答案。后来韩老师看了我的答案,问我没有读过《水浒传》么?我说没有。非常高兴老师没有打我,还把她给她女儿买的中学生文学名著借给我看。也就是从那以后,我陆陆续续的读完了《海底两万里》、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、《格列佛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等,还有就是余秋雨的散文集《文化苦旅》,当时觉得写得真的很有文采,虽然说不出来哪儿好,在高中有个老师讲了,是‘形散而神不散’,但是我总是学成了‘形散而神散’。
3. 高中三年
进入了高中,高一的时候,还是张扬管的校长,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中午的时候可以看《百家讲坛》知道了阎崇年和易中天。不过他们两个的书倒是没怎么看过。高中三年,《读者》和《意林》是经常看的杂志,买是不可能买的,到现在都没有买过。在这里感谢我高中的同学,感谢你们把书借给我看。我们那个时候管这个叫闲书,只要一本新的出现,我很快就厚着脸皮去借了。余秋雨的《千年一叹》《秋千架》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看的,忘了是自习的时候看什么书,还被王老师发现了。记得有段时间,班里兴起了一阵红学热,校图书馆的各种版本的《红楼梦》都被我们扫荡一空了。高三的时候,跟苑晓强坐同桌,他买了两本三毛的书 《撒哈拉的故事》和《稻草人》,看完了还想看,可惜他也没有其他的了。记得那个时候,谭阳同学给我推荐了《平凡的世界》,可惜高中没有时间看,不过算是给大学建立了书单。堂哥推荐的是《狼图腾》,高中毕业了,还去县城的书摊淘过两本书《茶花女》、《红与黑》。
4. 大学四年
大学正式开始了我的文学阅读狂奔之旅,大学看的第一本文学书籍应该是陈同学的带来的,是余秋雨的,具体是哪一本不太记得了。最开始是从《平凡的世界》开始的,里面的徐向前和润叶姐、田晓霞和孙少安、郝红梅和金波的爱情故事令人嘘唏不已。到后来的《人生》,丢了金子般巧珍的高加林,也没有抓住和黄亚萍的爱情,也就有了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”。然后陈忠实《白鹿原》,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句话(1)黑娃说:“我稼轩叔就是腰杆子太硬了”(2)田小娥说:“男人脱了裤子都一样”。这两句话如果用陕西话讲出来,会更有韵味。沈从文《边城》中,翠翠和两兄弟的爱情故事,梦中的那一把虎耳草。到钱钟书的《围城》,真理一般的鲍小姐、女博士苏小姐、淘气的唐小姐、非常听姑姑话的孙小姐以及用麻将就能赢一件皮衣的方鸿渐、会写诗的曹元朗、帅气的赵辛楣。当然还有很多,不过大部分都是民国以后的小说了。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
可以聊聊程序,
可以聊聊感悟,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
我的文学青年养成记(二)
5. 毕业以后
在大学期间,读的书范围都非常的宽泛,没有特别喜欢的作者。毕业以后,主要读了三毛、白先勇、王小波、萧红、鲁迅、严歌苓、老舍等。
毕业在西安呆了一年,就来了北京。后来买了三毛全集,就把三毛的书都看了一遍。三毛的文字非常温情、直白,没有过多的文字技巧,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女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,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,因为她又去过很多地方,可以当成文学版的游记来看。大学的英语老师和我关于 Echo(三毛)的看法在这一点一致,她读三毛的时候是2003,我是2009。读完她的书,你就会特别想去一次撒哈拉,看看你对她的思念有多深。
知道白先勇是从三毛的书里,她的第一篇文章是由她的绘画老师顾福生,投给了白先勇办的杂志《当代文学》。从此我就认识了一个作家白先勇。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主要看过长篇小说《孽子》,讲述的同性恋少年的故事。后来读了他的《台北人》、《纽约客》,印象最深的就是“东山啊,一把青;西山啊,一把青”。还有就是他写的《白先勇细读红楼梦》,是对红楼梦文本分析入门的一个还不错的书,主要是他在台湾大学讲授红楼梦的课堂笔记的整理。也是在他的《纽约客》里,知道了一个叫做Danny的男孩子,知道了一首歌叫做《Danny Boy》。白先勇先生对于女性的刻画的水平,我读过的男性作家中排第二,第一是曹雪芹。你可以看到《永远的尹雪艳》,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台湾,都是热闹非凡,即使被称作狐狸精,也要去参加男性朋友的追悼会。你可以看到《金大班的最后一夜》,一个泼辣、但是又不失风度的歌舞厅大姐大跃然纸上,她会在斥责了刚入行的舞女以后,帮助她去解决不小心怀上的孩子;也会在风月场,做到说话滴水不漏,但是又能占尽便宜。你可以看到在《一把青》中,对于朱青在跟飞行员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,真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子;在丈夫去世后,为了麻木自己,变得不再害羞和矜持,也会插科打诨了。
也不知道谁说的“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,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”,既然我是纯爷们,那就读吧。读的第一本书是《黄金时代》,第一次读,这就是小黄书啊。但是作者的风格,跟我之前读到的所有作家都不一样,这个人还挺好玩的。后来陆续的读到了《白银时代》、《青铜时代》、《黑铁时代》等。读过《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,就会觉得,做一个有想法的猪,也会让人感到惊奇。读过《沉默的大多数》,就明白了,我们都被生活重重的锤过了,变成了我们不喜欢的样子。读过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,就知道原来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也是很浪漫的哦。小波的风格在文学界没有办法归类,自成一种,幽默、讽刺而又真诚。
知道萧红,是因为许鞍华导演的《黄金时代》。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,以为是拍王小波的《黄金时代》。看了电影才知道,是讲的萧红,民国四大才女之一,只是天妒英才,她去世的太早了。她是鲁迅的学生,和肖军、丁玲等都是朋友,端木什么的我真不熟。萧红的书读过两本《呼兰河传》和《生死场》,记得电影里有句话说的是“萧红是用天才在写作的人”。看了她的书,深以为此。《呼兰河传》算是一本半自传题材的小说,主要是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,来回忆故乡的一切,有慈爱的祖父,也有严厉的父亲。《生死场》则是从一个成人的角度,来描述自己眼中故乡人普通的生活。她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天然的流露,看不到人工雕琢的痕迹。
鲁迅先生,我们从中学就开始熟悉了,不过那个更多的是课本里的鲁迅。他在课本中更多的给我们一种严肃的感觉,像个孩子的时候,也就是只有在《社戏》中去四叔的地里摘蚕豆煮着吃和《阿长与山海经》中把长妈妈睡觉的样子描写成了一个大字,以及在《百草堂和三味书屋》中去挖人参形状的何首乌的孩子。其实生活中的鲁迅不是那么严肃的,有朋友带来的柿饼霜做的糖,他会忍不住一点点的吃掉,虽然许广平说“这个可以治口疮”,但是他说:“口疮是不会经常得的,但是美味不能错过”,也是大吃货哦。先生也是一个把小事记载心上的人,要不也不会多年后遇到表弟的时候,为曾经把他的风筝夺走而道歉。命运真的蛮有趣的,鲁迅先生弃医从文,我们少了一个普通的医生,却多了一个大文豪。
第一次看严歌苓的作品,是跟着妈妈看《小姨多鹤》,由孙俪和姜武主演的。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故事写得真好,好像是一个叫严歌苓的作家写的。看过的另一部比较有意思的电视剧叫做《福贵》是陈创和刘敏涛主演的,后来知道是余华老师的作品《活着》改编的,当然电影版的更推荐大家去看。她的很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或电影。包括李小璐的成名作,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《金陵十三钗》、《梅兰芳》、《归来》、《芳华》等都是改编自她的作品。我看过的作品有《金陵十三钗》、《陆犯焉识》、《芳华》,有声书听过一部分《寄居者》。她的经历来说,在作家中算是独一份,所以不管是描写什么样的生活,都显得游刃有余。并且她参加过专门的写作培训班,所以她的文章画面感非常的强,特别适合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。想看好故事,但是又想省时间的,推荐严歌苓的作品。
去奥森拍过秋天以后,就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句话“秋天一定要住北平”。老舍先生早年留学伦敦,所以有了我们知道的《二马》,经历过抗日战争,所以有了《四世同堂》,因为从小生活在普通之家,看到了人力车夫的生活,所以有了《骆驼祥子》,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巡警的一生,知道了臭脚巡,所以有了《我这一辈子》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他那部没有完成的作品《正红旗下》。老舍先生的文字朴实、平凡,但是又阅历丰富,看他的书特别像是听一个老北京给你讲他的经历,讲他遇到的人,听到的事儿。讽刺的作品也有,记得去看《老张的哲学》和《文博士》哦。如果想了解老北京的生活,推荐老舍先生的作品。
以上就是我的文学经历,写得那是一个虎头蛇尾。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
可以聊聊程序,
可以聊聊感悟,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