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以前写过一篇文章,说的是租房的时候需要考虑哪些条件,我从小到大,上学,工作,也经历了很多的城市,再加上网络的加持,我来说说我是如何选择一个城市的。
1. 地理位置
地理位置是一个城市的固有属性,不会改变,而由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、气候,等其他属性也相对比较难改变。比如我的家乡临汾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北方城市,所以冬季会下雪,并且没有海滩。天津是一个典型北方沿海城市,所以冬季会下雪而且可以看到海。而深圳是典型的南方沿海城市,所以冬季不下雪,而且可以看海。沿海城市或者沿大河的城市,一般都会有轮船作为交通工具,而内陆城市,如果想坐船,就只能去公园的湖里坐小船了。而沿海带来的港口优势,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的发展。上海作为长江的入海口,广州作为珠江的入海口,都有这样的优势。沿海城市还可以发展海洋养殖业,渔业等。例如深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依赖于毗邻香港,否则惠州离深圳很近,也没有发展起来。
2. 历史传承
一个城市的历史传承,代表了在科技不够发达的古代,人们依然选择这座城市,那么城市的发展和兴盛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就不是很高。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,新的城市总会出现,但是在历史上存在时间很久的城市,也需要很久才能落后以至于消失。
3. 教育
教育的终极在于大学,大学的终极在于投入,在中国这片土地上,因为政策的原因,大学的集中效应非常的明显。大学会带动周围的相关经济的发展,最起码孩子找个家教容易一些。所以其实很多适合生活的城市,就是有很多大学的省会城市。
4. 多语言/多种族
我去马来西亚最吃惊的事情是,我的马来西亚的华人朋友会讲五种语言,流利程度就是可以购物,吃饭、问路没有问题。中文,英文和马来文应该是在学校学习的,而广东话和福建话就是生活中学习的。我体会到多语言应该从小学起,是在我开始西班牙的时候,因为开始学习一门语言太难了。而多种族虽然会有一定的文化冲突,但是也会开拓孩子们的视野,让他们从小就见到世界的多样性。
我当时选择在西安读书,是因为西安是除了北京和上海以外,大学最多的城市。后来去北京是因为北京的经济在全国排名靠前,好公司多。而现在来到深圳,是因为深圳是大陆地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。以后可能会去槟城,是因为槟城是马来西亚华人最多的城市之一,并且还有USM这个大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