希望您在歌声中 读完我的这篇流水账。https://music.163.com/#/song?id=22481451

文章缘起,上周的时候,跟几个好友吃饭,聊起了我读的文学类书籍,就有了下面的这篇文章。全文约1800字,。

大学毕业的时候,东哥管我叫文艺青年,后来朋友也说我活得挺文艺,可能是大家觉得我看文学方面的书籍比较多吧。那么下面我就分享一下自己怎么入坑的,同时也欢迎大家跟我一起入坑。

1.孩童时期(幼儿园到小学毕业)

儿童时期的我就是一个标准的宅童,不去上学的时候,基本都是宅在家里看书。记得最早的时候应该是看的大姐的历史书,那本书从三皇五帝开始讲起,讲到了中华民国。最开始不认识字,主要看书里的插图,后来渐渐的认识字了,才开始慢慢的看懂书里的故事,也就知道了大禹治水和黄帝蚩尤大战的故事。记得印象比较深的另一本书是大姐的生物书,从书里我学到了三叶虫和鸭嘴兽,还知道了有个人叫做达尔文,知道他是生物学家都是后来的故事了。记得小时候还读过一本书,绿色封皮的,好像是叫《智慧锦囊》,里面记忆最深的一个故事是关于温水煮青蛙的故事。将如何一步步把一个好人变成一个坏人,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威逼利诱,如果有朋友对这个感兴趣,我可以详细的讲讲故事梗概和我的理解。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文章是高考满分作文里的《免费咸菜》,大意是通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以没有免费的咸菜这个来做类比,分析了没有咸菜的原因。初一的时候,二姐还给我借了一本书虫,是牛津出版社的。中英文对照,是一部科幻题材的小小说,这大概是我读到的最早的科幻小说了。

2. 初二和初三

之所以强调初二,是因为在这一年,我正式开始入了文学的坑,以后就没有爬出来过。记得是有一次语文考试,考的内容是___野猪林救了林冲,我想了想,这个真不会,好像有个人叫“豹子头”,就写了这个答案。后来韩老师看了我的答案,问我没有读过《水浒传》么?我说没有。非常高兴老师没有打我,还把她给她女儿买的中学生文学名著借给我看。也就是从那以后,我陆陆续续的读完了《海底两万里》、《鲁滨逊漂流记》、《格列佛游记》、《水浒传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等,还有就是余秋雨的散文集《文化苦旅》,当时觉得写得真的很有文采,虽然说不出来哪儿好,在高中有个老师讲了,是‘形散而神不散’,但是我总是学成了‘形散而神散’。

3. 高中三年

进入了高中,高一的时候,还是张扬管的校长,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中午的时候可以看《百家讲坛》知道了阎崇年和易中天。不过他们两个的书倒是没怎么看过。高中三年,《读者》和《意林》是经常看的杂志,买是不可能买的,到现在都没有买过。在这里感谢我高中的同学,感谢你们把书借给我看。我们那个时候管这个叫闲书,只要一本新的出现,我很快就厚着脸皮去借了。余秋雨的《千年一叹》《秋千架》都是从同学那里借来看的,忘了是自习的时候看什么书,还被王老师发现了。记得有段时间,班里兴起了一阵红学热,校图书馆的各种版本的《红楼梦》都被我们扫荡一空了。高三的时候,跟苑晓强坐同桌,他买了两本三毛的书 《撒哈拉的故事》和《稻草人》,看完了还想看,可惜他也没有其他的了。记得那个时候,谭阳同学给我推荐了《平凡的世界》,可惜高中没有时间看,不过算是给大学建立了书单。堂哥推荐的是《狼图腾》,高中毕业了,还去县城的书摊淘过两本书《茶花女》、《红与黑》。

4. 大学四年

大学正式开始了我的文学阅读狂奔之旅,大学看的第一本文学书籍应该是陈同学的带来的,是余秋雨的,具体是哪一本不太记得了。最开始是从《平凡的世界》开始的,里面的徐向前和润叶姐、田晓霞和孙少安、郝红梅和金波的爱情故事令人嘘唏不已。到后来的《人生》,丢了金子般巧珍的高加林,也没有抓住和黄亚萍的爱情,也就有了“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,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,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”。然后陈忠实《白鹿原》,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句话(1)黑娃说:“我稼轩叔就是腰杆子太硬了”(2)田小娥说:“男人脱了裤子都一样”。这两句话如果用陕西话讲出来,会更有韵味。沈从文《边城》中,翠翠和两兄弟的爱情故事,梦中的那一把虎耳草。到钱钟书的《围城》,真理一般的鲍小姐、女博士苏小姐、淘气的唐小姐、非常听姑姑话的孙小姐以及用麻将就能赢一件皮衣的方鸿渐、会写诗的曹元朗、帅气的赵辛楣。当然还有很多,不过大部分都是民国以后的小说了。

  可以聊聊文学,
  可以聊聊摄影,
  可以聊聊程序,
  可以聊聊感悟,
  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