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. 毕业以后

在大学期间,读的书范围都非常的宽泛,没有特别喜欢的作者。毕业以后,主要读了三毛、白先勇、王小波、萧红、鲁迅、严歌苓、老舍等。

毕业在西安呆了一年,就来了北京。后来买了三毛全集,就把三毛的书都看了一遍。三毛的文字非常温情、直白,没有过多的文字技巧,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女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,把自己的生活记录下来。大学的英语老师和我关于 Echo(三毛)的看法在这一点一致,她读三毛的时候是2003,我是2009。,读完她的书,你就会特别想去一次撒哈拉,看看我对对方的思念有多深。

知道白先勇是从三毛的书里,她的第一篇文章是由她的绘画老师顾福生,投给了白先勇办的杂志《当代文学》。从此我就认识了一个作家白先勇。白先勇先生的作品主要看过长篇小说《孽子》,讲述的同性恋少年的故事。后来读了他的《台北人》、《纽约客》,印象最深的就是“东山啊,一把青;西山啊,一把青”。还有就是他写的《白先勇细读红楼梦》,是对红楼梦文本分析入门的一个还不错的书,主要是他在台湾大学讲授红楼梦的课堂笔记的整理。也是在他的《纽约客》里,知道了一个叫做Danny的男孩子,知道了一首歌叫做《Danny Boy》。白先勇先生对于女性的刻画的水平,我读过的男性作家中拍第二,第一是曹雪芹。你可以看到《永远的尹雪艳》,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台湾,都是热闹非凡,即使被称作狐狸精,也要去参加男性朋友的追悼会。你可以看到《金大班的最后一夜》,一个泼辣、但是又不失风度的歌舞厅大姐大跃然纸上,她会在斥责了刚入行的舞女以后,帮助她去解决不小心怀上的孩子;也会在风月场,做到说话滴水不漏,但是又能占尽便宜。你可以看到在《一把青》中,对于朱青在跟飞行员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,真的就是一个小女孩子;在丈夫去世后,为了麻木自己,变得不再害羞和矜持,也会插科打诨了。

也不知道谁说的“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,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”,既然我是纯爷们,那就读吧。读的第一本书是《黄金时代》,第一次读,这也就是小黄书啊。但是作者的风格,跟我之前读到的所有作家都不一样,这个人还挺好玩的。后来陆续的读到了《白银时代》、《青铜时代》、《黑铁时代》等。读过《我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》,就会觉得,做一个有想法的猪,也会让人感到惊奇。读过《沉默的大多数》,就明白了,我们都被生活重重的锤过了,变成了我们不喜欢的样子。读过《爱你就像爱生命》,就知道原来情书写在五线谱上也是很浪漫的哦。小波的风格在文学界没有办法归类,自成一种,幽默、讽刺而又真诚。

知道萧红,是因为许鞍华导演的《黄金时代》。最开始听到这个名字,以为是拍王小波的黄金时代。看了电影才知道,是讲的萧红,民国四大才女之一,只是天妒英才,她去世的太早了。她是鲁迅的学生,和肖军、丁玲等都是朋友,端木什么的我真不熟。萧红的书读过两本《呼兰河传》和《生死场》,记得电影里有句话说的是“萧红是用天才在写作的人”。看了她的书,深以为此。《呼兰河传》算是一本半自传题材的小说,主要是从一个小孩子的角度,来回忆故乡的一切,有慈爱的祖父,也有严厉的父亲。《生死场》则是从一个成人的角度,来描述自己眼中故乡人普通的生活。她的文字更多的是一种天然的流露,看不到人工雕琢的痕迹。

鲁迅先生,我们从中学就开始熟悉了,不过那个更多的是课本里的鲁迅。他在课本中更多的给我们一种严肃的感觉,像个孩子的时候,也就是只有在《社戏》中去四叔的地里摘蚕豆煮着吃和《阿长与山海经》中把长妈妈睡觉的样子描写成了一个大字,以及在《百草堂和三味书屋》中去挖人参形状的何首乌的孩子。其实生活中的鲁迅不是那么严肃的,有朋友带来的柿饼霜做的糖,他会忍不住一点点的吃掉,虽然许广平说“这个可以治口疮”,但是他说:“口疮是不会经常得的,但是美味不能错过”,也是大吃货哦。先生也是一个把小事记载心上的人,要不也不会多年后遇到表弟的时候,为曾经把他的风筝夺走而道歉。命运真的蛮有趣的,鲁迅先生弃医从文,我们少了一个普通的医生,却多了一个大文豪。

第一次看严歌苓的作品,是跟着妈妈看《小姨多鹤》,由孙俪和姜武主演的。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故事写得真好,好像是一个叫严歌苓的作家写的。看过的另一部比较有意思的电视剧叫做《福贵》是陈创和刘敏涛主演的,后来知道是余华老师的作品《活着》改编的,当然电影版的更推荐大家去看。她的很多部作品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或电影。包括李小璐的成名作,以及我们非常熟悉的《金陵十三钗》、《梅兰芳》、《归来》、《芳华》等都是改编自她的作品。我看过的作品有《金陵十三钗》、《陆犯焉识》、《芳华》,有声书听过一部分《寄居者》。她的经历来说,在作家中算是独一份,所以不管是描写什么样的生活,都显得游刃有余。并且她参加过专门的写作培训班,所以她的文章画面感非常的强,特别适合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。想看好故事,但是又想省时间的,推荐严歌苓的作品。

去奥森拍过秋天以后,就想起了老舍先生的一句话“秋天一定要住北平”。老舍先生早年留学伦敦,所以有了我们知道的《二马》,经历过抗日战争,所以有了《四世同堂》,因为从小生活在普通之家,看到了人力车夫的生活,所以有了《骆驼祥子》,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巡警的一生,知道了臭脚巡,所以有了《我这一辈子》。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他那部没有完成的作品《正红旗下》。老舍先生的文字朴实、平凡,但是又阅历丰富,看他的书特别像是听一个老北京给你讲他的经历,讲他遇到的人,听到的事儿。讽刺的作品也有,记得去看《老张的哲学》和《文博士》哦。如果想了解老北京的生活,推荐老舍先生的作品。

以上就是我的文学经历,写得那是一个虎头蛇尾。

可以聊聊文学,
可以聊聊摄影, 
可以聊聊程序, 
可以聊聊感悟, 
你想听我聊什么,请告诉我。